水泥磨是生產水泥的重要設備,它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水泥的品質。開水泥廠的王老板前兩天找我,說自家水泥磨才用了兩年,最近出現了成品水泥細度偏粗的現象,這可怎么辦?
水泥細度是否偏粗,主要看兩個指標——比表面積和篩余,雖然我對此不太了解,但我找了兩家出現過同類情況的水泥廠調查,發現他們都是分段排除,多次實驗,找出問題所在。一起來看看吧。
第一家水泥廠,比表面積合格,45微米篩余從標準的17%以下增大到21%,80微米篩余從標準的3%以下增大到3.2%-3.6%之間,水泥質量明顯受到了影響,必須采取措施保證生產,于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解決。
一、調整研磨能力
篩余量偏大,但水泥比表面積正常,所以首先猜測是研磨能力不足,于是在主要的研磨倉中加入了鋼段,45微米的篩余下降,但是80微米篩余還在4%左右,達不到3%以下的標準。
二、降低風機轉速
之前由于出現過包球的現象,風速由650r/min調整到了1000r/min,但是風速的調整導致物料在磨內停留時間縮短,研磨不夠充分,于是調整風速到725r/min。此舉之后,水泥品質仍然達不到標準,但為防止包球現象產生,風速不能再降低。
三、調整出磨篩篦縫
曾經為了解決包球問題將篦縫由4mm調整為6mm,所以猜測是物料在磨內的停留時間受到了影響,故重新調整回來,但水泥細度仍然和標準要求差一點。
四、檢查混合材品種和摻量
前面的改變均沒有解決問題,最后在混合材品種及摻量上找到了問題。
公司的水泥混合材一直使用的粉煤灰和干渣(水渣和石灰石混合),后來由于粉煤灰供應不足,考慮到成本問題,開始將礦渣粉摻入磨內。在礦渣粉5%以下時磨況還在可控范圍內,但后來摻量提高到15%±1%后,水泥篩量逐步高出標準,后經洗球、洗磨之后包球現象消除,生產恢復正常。
經試驗礦渣粉摻量要在5%±1%左右,有少量粉煤灰參與的情況下礦渣粉可增加至13%±1%左右。
第二家水泥廠也是篩余突然變大,影響了水泥質量,開始尋求解決方法
一、降低風機轉速
采用方法和第一家一樣,效果不明顯。
二、降低物料入磨粒度
入料粒度曾因工作原因從12.29mm增加到24.11mm,現在降低了入料粒度,調整為11.08mm,但篩余情況并沒有好轉。
三、調整隔倉板篦縫
隔倉板篦縫和第一家出磨篩的篦縫一樣,都是為了控制物料在磨內的研磨時間,檢查發現隔倉板篦縫嚴重堵塞,于是更換了隔倉板,還加入了鋼球,提升設備的研磨能力。
四、檢查選粉機系統
選粉機控制了出粉的細度,所以細度跑粗后將選粉機作為重點檢查對象,最后發現選粉機無異常。
五、降低生產產量
降低生產產量,目的在于消耗磨內的部分大熟料顆粒,但篩余不達標現象仍然尋在。
六、更換入選粉機空氣斜槽帆布
各處檢查調整仍不見效,于是重新對選粉系統進行了檢查,終于發現是入選粉機斜槽風道堵塞,入口附近帆布漏洞破損,更換了空氣斜槽帆布,穩定物料流速后回料波動趨于正常,但篩余量反而越來越大。
七、清潔實驗室檢測水篩
最終發現問題出在了實驗室檢查水篩上,用酸液清洗后出磨物料的篩余值恢復正常。
綜上,我們發現當水泥磨細度偏粗的時候,首先可以調整風機轉速、添加鋼球或者鋼棒增加研磨能力、調整隔倉板或者出磨篩的篦縫來觀察水泥磨的生產是否正常。
然后再根據自己的實際生產情況調整入料配比、生產產量等,最后再詳細調整。